iOS App Self-Signing and Multi-Opening
最近好像很多人对这个很感兴趣,我就简单介绍一下。 自签名有什么用 iOS 本身不支持多开,比如微信你只能同时登录一个,不像安卓。所以非常的不方便,自签名就可以实现双开,甚至是多开。 iOS 的 App 正常情况下只能通过 App Store 下载,有些好用的 App 价格又非常贵,而自签名可以直接安装破解版 App。比如 X(Twitter)、Instagram 这些去广告,微信防撤回等等。我就不一一列举了,能实现的功能非常多且强大。 简单说,就是多开和破解。 准备工作 签名的时候需要开发者证书,证书主要分为两大类,企业证书和个人证书,但是企业证书一般很难搞到,所以本文介绍的是个人证书。 获取个人证书之前,你需要知道你设备的 UDID,开发者需要将你的设备添加到测试设备中。每个开发者一共可以添加 100 台设备。你可以自行某宝或者找别的路子购买,售价大概在 40-100 不等一年。 购买证书需要提供 UDID,这个编号不会因为你刷机重装系统而改变。获取的方式,可以点 这个链接,需要安装一个描述文件。获取那一串字符串之后,记得保存一下。然后就可以删除这个工具的主屏幕图标和描述文件,之后不再需要用到。 证书 证书包含以下两个文件: xxxx.p12 xxxx.mobileprovision 一般的证书签发的时间为一年。你买到的证书一般是不满一年的,因为不是实时生成的,这是很正常的。建议从靠谱的来源购买证书,因为如果一年之后到期,如果用同一个开发者的证书,可以直接覆盖安装,会保留 App 的数据,比如微信的聊天记录。如果使用不同开发者的证书无法覆盖安装,可能会丢失 App 数据。 签名 主流的签名工具,主要有 全能签 和 轻松签(Esign),前者功能几乎一样,我个人一直用的 全能签。 当然啦,这是手机上的签名工具,你也可以用电脑签名,例如 iOS App Signer,功能没有手机端强大,例如移除应用跳转这些需要自己改动 .ipa 包。 安装全能签 请选择 “我有证书|自助安装”,上传 p12 和 mobileprovision 文件,输入 p12 证书的密码。 安装完之后可能会提示无法打开,会引导你到设置里面开启 开发者模式。如果你没有安装全能签,一般情况下从 iOS 16 开始你是看不到 开发者模式 这个选项的。开发者模式在 设置 - 隐私与安全性,划到最底下,你可以看到 锁定模式 和 开发者模式。开启开发者模式之后会重启手机,重启之后点击确认开启即可。...
Taiwan Entry Permit Application
很想去宝岛台湾旅行一下,一直都没有机会。过去的几年,认识了好多来自台湾的朋友,都非常友善,想着能见个面就好了。这几年大陆去台湾只能通过医美或者商务的方式,得找黄牛,价格不菲。偶然看到 郭宇 拿到了入台证,查了一下资料,发现好像我自己也符合条件。 如何去台湾 台湾方应该只需要查看 大陆护照 和 入台证。而大陆方在你出境的时候,例如在浦东机场海关的地方,如果你的机票前往台湾,需要出示 大陆居民往来台湾通行证,但是由于没有 有效签注 不会放行。关于 大陆居民往来台湾通行证 我特地去当地的 出入境管理局 问过,空卡可以申请,但是什么时候可以签注暂没有确切时间。 总结一下,如果你从中国大陆出发前往台湾,由于你没有办法解决 台湾签注 的问题,因此你唯一的选择是前往第三国中转,例如 中国香港、中国澳门、泰国、济州岛等等周边的国家或地区。举个例子,你出香港的时候,只需要提供港澳通行证,并不会检查你的 大陆居民往来台湾通行证,就顺利地绕过啦! 入台证的问题 核心的问题是,目前台湾政府不向大陆居民核发 入台证。但是符合以下条件可以申请 入台证。 申請人必須符合下列資格之一: 1. 赴國外或香港、澳門留學生 2. 旅居國外或香港、澳門取得當地永久居留權 3. 旅居國外或香港、澳門1年以上且領有工作證明 4. 旅居國外或香港、澳門取得當地依親居留權且有財力證明 以上四个条件,简单翻译一下就是持有其他国家绿卡,工作满一年或者留学生。我满足的条件的是第一项。 准备的材料(留学生为例) 大陆护照 留学签注 最近三个月内的在读证明 证明居住地址的驾照、水电费账单、银行账户或网购订单 处理时间 一般情况下是今天申请,明天审核。我实际的处理时间大概在18小时左右。三个月单次 和 一年多次 的申请费 600TWD 和 1000TWD。但是 驻纽约台北经济文化办事处 给我的回复是目前仅提供 三个月单次,不提供 一年多次。
Scenery of downtown Pittsburgh
周末去了城里,拍了一些照片。
Traveling in New Zealand
原计划是 2023 年 8 月 11 日起飞前往奥克兰(AKL),8 月 17 日离开奥克兰飞往洛杉矶(LAX)。但是由于东航的一些原因,导致我的航班无法如期进行,因此推迟到了 14 日飞。 Flight Info Carrier Flight No. Aircraft Type Departure Time Departure Arrival MU MU779 Boeing 777-300 Aug 14 00:15 (GMT+8) PVG AKL TN TN102 Boeing 787-9 Aug 17 15:30 (GMT+12) AKL LAX Experience Entry 抵达 AKL 之后,等行李等了 1 个多小时,但是也有朋友说很快。因为帮朋友在浦东机场日上免税店买了两根烟,结果新西兰的规定是只能带 50 支,因此在入关的时候,海关要求交纳 490NZD 的税或者丢弃到只剩下 3 包。因为两条烟的总价值就不到 300CNY,果断选择了丢弃。操作完申报之后,开始过 X 光机。新西兰非常严格,所有人的行李都必须经过 X 光机,意味着根本不可能抱有侥幸心理。入境新西兰不可以携带任何的肉类和水果蔬菜等,甚至也不能携带任何的泥土。如果你也抵达奥克兰的话,不能使用 NZTD 填写入境单,必须要填写纸质的入境单,据说 基督城 和 惠灵顿 已经支持,奥克兰 将在 8 月底支持。...
New Zealand Visitor Visa DIY Application
因为飞洛杉机要在新西兰转机,并且入境玩一周的时间,所以 DIY 申请了新西兰旅行签证,主要参考的文章 https://piao.tips/new-zealand-visa-in-the-us/。 准备的材料 护照扫描件 美国签证 房产证 存款证明 身份证扫描件 I-20 扫描件/录取 Offer 以上材料仅供参考! 申请步骤 按照 票帝的文章 注册一个帐号,填信息就行了。一开始就是一些基础信息,其中有问到为什么需要申请多次,我是让 ChatGPT 写的,大概的理由是有好朋友在新西兰上学。 如果写的是拜访朋友,需要填写朋友的一些信息,比如名字、电话、地址等。但是也可以随便瞎编,应该不会真的去验证。 还需要提交行程单,我是直接让 ChatGPT 规划了一下行程单。 剩下的就是上传各种证明材料,必要的是护照、存款/资产证明和中国户口本。但是由于我身边没有户口本,我上传了身份证和房产证在一起的 PDF。另外,建议上传一些辅助材料,我上传了美国签证和 I-20 扫描件。 下签速度 申请时间:2023 年 6 月 14 日 通过时间:2023 年 6 月 22 日 如果有美签,强烈建议递交,会大大加快审批速度。另外,我的 e-visa 是五年多次,单次入境最长是 6 个月,也就是五年之内可以无限次前往新西兰。小红书有说法是护照有效期如果不足五年,只会给三年或者一年,具体有待考证,我的护照有效期大概在 6 年左右。 新西兰签证有什么用 新西兰的风景非常不错,可以去旅行。 新西兰签证可以在每次飞 中国 - 美国 往返的时候转机,因为过境签是单次的,每次过境都需要重新申请,非常不方便,另外过境签的审批速度可能还没有旅行签证快。中国 - 新西兰 - 美国 的机票非常便宜,中国 - 新西兰 大概在 3000 人民币左右,新西兰 - 洛杉机 大概在 3500 人民币左右。 关于电子签证 由于新西兰和澳大利亚都已经采用电子签证,所以申请和下发签证的过程都直接在网上完成即可,所有的材料拍照或者扫描好转换成 PDF 上传即可。下发签证的时候也是一个 PDF 文件,建议在前往新西兰之前打印好随身携带。
I closed my CCB account
从来没有一家银行让我如此气愤,但是 CCB 值得我写一篇博客来发泄一下。 其实我自己从来没有主动办理过 CCB 借记卡。在 2019 年开学的时候,学校应该是和 CCB 有合作,统一帮忙开通了一张 CCB 的借记卡,还是学校定制的卡面,主要用于每个学期退还代办费。但是拿到的空卡是没法直接使用的,需要带上身份证件排队激活,当时由于新生太多了,排队需要很长的时间,我就计划着到时候自己去网点激活就好,暂时也不急着使用。 后来有一次假期刚好回家了,在浙江省嘉兴市,我去了 CCB 嘉兴分行取了一个号,准备激活我的借记卡,没想到第一次在 CCB 的体验就让我破防了,我取了号码之后,有源源不断的人插队,而且他们根本就不需要取号就可以直接上柜台办理业务。那一次是我第一次投诉银行,我记录了现场工作人员的所有工号和名字,包括大堂经理和柜台允许插队的柜员。但是后来的投诉似乎也没有很明显的效果,只是电话回访跟我道歉。 第二次去 CCB 网点是在上海,那一次的记忆有些模糊了,大概就是 CCB 说的卡片的个人信息需要补充,好像是职业信息当初没有填写,所以卡片暂时被冻结了,必须要前往网点补充信息,虽然说真的很麻烦,但是这也没办法,只能妥协。那一次等待了大概 30-60 分钟,还算是能接受。 第三次去 CCB 网点又是在浙江省嘉兴市,由于过去的三年我换过几次手机,然后 CCB 的手机 App 换设备,必须要在老设备上解绑,或者插入绑定的手机卡开着蜂窝数据才可以验证,再不行只能去网点解绑设备。这一点是最让我气愤的,因为一直登录不了手机客户端,我就一直不登录。那天刚好路过 CCB 嘉兴分行,我就进去寻思着换个绑定的手机号,或者就让他们帮我解绑一下老设备。没想到的是,我只带了身份证,自助机器和人工柜台都无法办理这个业务,必须要卡片,工作人员声称必须要有介质,否则系统无法操作。我要求挂失补卡办理这个业务,工作人员说挂失补卡必须要换卡号。我又要求不换卡号换卡,工作人员又说不换卡号换卡必须要提供原卡片。简单说,就是要办理手机银行解绑老设备还得再来一次。 第四次去 CCB 网点还是在浙江省嘉兴市,这次去的是另外一家支行,这次我带上了卡片和身份证,顺利地解绑了老设备,在新的手机上成功地登录了 CCB 客户端。但是因为这张卡片有限额,我要求把限额调高一些,否则很多时候卡里有钱,但是无法转出或者消费。工作人员要求我出示社保卡,但是我没有携带社保卡,但是支付宝上可以看到电子社保,工作人员认定不能作为提额的材料,我说我有本人房产证和存款证明电子版,让他们帮忙打印一下,他们认为电子版的材料一样不能作为提额材料。我又说我往这张卡片里面存入一定数额的存款,让他们本行开具存款证明,将该存款证明作为提额材料,工作人员依然告诉我不行。 第五次去 CCB 网点是因为我毕业了,不再需要这张卡片,也不想再和 CCB 有任何的联系,CCB 足够让我失望,我决定销户。我又到了一家从未去过的网点,跟大堂经理说,我要销户。她给我取了一个 现金业务 的号,但是我看到现金业务有很多人在排队,我说我卡里没有任何余额,不能在非现金业务窗口办理嘛。她让我去尝试一下,结果非现金业务的系统在执行销户操作的时候,需要选择一个承接账户,意思是剩余的余额要有一个别的建行账户接收,但是我没有别的建行账户,无法进行下一步。但是很离谱的是,我明明没有余额,但是系统仍然强制要求选择一个承接账户,否则下一步是灰色的。 后来我等了 45 分钟上柜台完成了销户,我立即删除了 App,终于不用和这家银行有任何的接触了。 总结 CCB 的网点办理业务的系统设计的非常烂,比如解绑手机银行的旧设备,必须要卡片作为介质,非常死板。比如在非现金业务销户的时候,明明卡片没有任何余额,必须要选择承接账户显然不合理。 CCB 的手机 App 设计的非常古老,在人脸识别还没有普及的时代,它这样的设计是为了安全,但是在 2023 年这个时间,大部分的银行 App 在登录新的设备时,仅需要绑定的手机接收验证码,再加上人脸识别即可,但是 CCB 没有人脸识别的选项。 CCB 对于工作人员的管理非常随意,允许不取号插队的行为,大堂经理经常消失在大堂,导致大堂空无一人,更离谱的是在还有 10-20 人等待办理业务的时候,仅开放一个柜台办理业务,这个情况在我去的每个支行和分行同时存在。 CCB 工作人员的素质普遍不高,某支行的工作人员以阴阳怪气的态度和客户交流,例如,工作人员说他们是银行,不是政府机构,从来没说过“最多跑一次”。例如,工作人员说除非你在医院奄奄一息了,他们可以上门帮忙办理业务。分行的所谓的“领导”在工作时间不穿工作服装,并且不愿意出示任何工牌。当我有一次和所谓的“领导”交流的时候,某工作人员直接报警了。我们在交流中并没有出现任何不文明的言语,也没有任何的肢体接触,工作人员却选择了报警解决问题。 CCB 的投诉热线形容虚设,由于为了方便 CCB 的领导处理我的投诉问题,我在每次投诉的时候都上报了办理业务的工作人员的工号和名字,但是似乎最终等到的回复只有道歉,却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改变。而且我要求进一步核实的时候,投诉回访的工作人员表示同意,但是在挂断电话后立即标记投诉工单的状态为已完成。 以上是我了解的我所在城市的 CCB,别的城市是不是也是一样,我不得而知。
Bank of China US Account Opening Guide
BOC 全球的同名账户之间转账是不需要手续费的,我也已经开立了 BOCHK,感兴趣的可以看看之前的文章。开户 BOCUS 主要是为了之后在美国上学交学费和生活费可以省下转账手续费。 开户材料 有效的 F1 或者 J1 签证 护照 本人身份证 I-20 开户申请表 (在系统上下载打印) W8 表格 (在系统上下载打印) 开户步骤 在 中国银行美国官网 点开 美好前程 开户的页面。 打开 美好前程见证开户线上平台 注册帐号,填写信息。将填写完之后生成的表格下载好,并且带去你所在城市的 分行(必须是分行,例如你在西安,请务必去西安分行,支行没有权限),将材料提交给 理财经理,方便的话建议加个联系方式,方便追踪开户进展。 其实上面交材料的步骤差不多只需要 10 分钟左右,理财经理基本就是核对一下你的信息,确保没有填错。有一些注意的点是,取现金和存现金这一部分我的建议是最好都不选,否则会问你学校在 PA,BOCUS 网点只有在 NYC 怎么取现,当然你可以回答经常在 NYC 转机什么之类的理由。另外每年转账的金额,必须严格按照 I-20 填写,不能高于 I-20 上的预计支出,否则也需要做出额外的合理的解释。 接下来你会收到邮件让你登录 美好前程见证开户线上平台 查看交流中心中 纽约分行 工作人员给你发送的消息,这是一个聊天窗口。一般就是让你修改表格信息之类的。你只需要按照他给你提出的意见修改就可以,不需要再去线下分行了。 等待审核通过,会邮件通知你账户已经开立。(亲测总共耗时 9 天) 等待制卡和邮寄,我选择的是邮寄到中国地址可能会慢一些。如果已经在美国租房的,建议邮寄到美国地址。 后续转账 需要现在 BOC App 上购汇(美元),然后使用 跨境汇款 转账到 BOCUS,同名账户手续费 0 元。当然这样会占用每人每年 5 万刀的购汇额度,如果不想占用购汇额度,可以带着 I-20 相关材料去网点申请不占额度的购汇。
Switch from Magisk to Magisk Delta
Magisk Magisk 是目前常用的 Android ROOT 工具,总体来说没什么太大的问题。但是部分 App 会检测到 ROOT 之后无法正常运行,常见的是一些银行类 App,例如云闪付等。除此之外,例如微信、支付宝这类 App 的指纹支付无法开启,麦当劳中国 App 闪退。 目前的解决方案就是使用 Shamiko 来隐藏 ROOT。 Magisk Delta Magisk Delta 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完全地隐藏 ROOT。 如何升级 安装 Magisk Delta App,修补 boot.img。 Download APK 使用 Fastboot 刷入修补之后的 boot.img。 fastboot flash boot_a boot_patched.img fastboot flash boot_b boot_patched.img fastboot reboot 开机之后,卸载 Magisk App,打开新的 Magisk Delta App,开启 MagiskHide 和 Enforce SuList。(注意开机之后不需要重新导入模块,理论上会自动识别之前安装的所有模块,包括LSP)
HSBC Hong Kong One Account Opening Guide
相比 BOCHK,HSBC HK 的服务好太多了!而且 HSBC 开户更加容易。网点也比较多,工作人员也非常友好,不会刻意刁难。最关键的是 HSBC 可以申请一张 Debit Card,可以绑定 Apple Pay 消费,非常方便。 准备材料 港澳通行证 大陆身份证 入境小票 BOCHK 如果你的通讯地址不是身份证的地址,必须要提供地址证明文件,例如信件、水电费或信用卡账单等等。如果通讯地址和身份证一致,则无需提供。而 HSBC 向你询问通讯地址的时候,不需要提供任何证明文件,仅需在纸上写下全英文地址即可。 开户过程 网点选择 尽量去一些人比较少的网点,我有幸去过三家网点,第一家在香港岛的 電氣道分行,这家是我开户的网点,工作日上午 11 点左右过去,等待时间不长,相比 BOCHK 3 个多小时来说,这家就等待了 10 多分钟。第二家是在中环的 香港总行,虽然办理窗口很多,但是等待的时间相当久,大概有一个多小时。第三家是在会展和湾仔附近的 新鸿基中心分行,等待时间不是很久。 开户前的咨询 一般情况下,上来先会问你开户的需求,请不要说用来购物消费之类的理由,她会拒绝你的开户请求,因为大陆的信用卡或者 Alipay 之类的在香港都可以用,工作人员认为你完全没必要开户 HSBC。一般的说辞是 投资理财买保险,你就说“听说香港这边的存款利率会比较高,我想把钱存在你们银行”,工作人员会问你大概会存多少钱,你就回答 10 万港币以上。另外还会问你第一笔存款大概会在多少,你就回答几万港币。请记住一定不要说几千,否则可能会被拒绝。 开户过程 大概就是录入你的一些信息,其实倒也不会很慢,需要签几次名字。开户成功之后,会给你一个信封,里面有一张卡,叫作 提款卡。提款卡,顾名思义只能取款或者存款。信封里面还会有这张卡的初始密码,建议找一台 HSBC ATM 修改成你常用的。开户完成之后可以在 HSBC App 上申请 Debit Card,会寄到你的通讯地址,默认是平邮,不能指定。大概 2-3 周如果还没有收到信件的话,可以打电话要求补寄,补寄可以要求挂号信或者 DHL 快递,DHL 需要自己清关。 关于 One 和 Premier 账户 HSBC 在中国大陆是没有 One 账户的,中国大陆开户的最低等级是 Premier,开户条件是有 50 万人民币以上的存款、理财或保险。而且必须要始终保持 50 万人民币,否则将收取高额的账户管理费。...
U.S. Visa Interview in Hong Kong
平时生活在浙江和上海,正常情况下最方便美国签证的地方应该是上海。但是我特地跑到了香港,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是因为我申请的 Master 专业是 CS,属于 STEM 专业,在中国大陆签证被 check 的概率非常高,被 check 需要等待至少 4 周以上的时间,而且最后给的 F1 签证也很有可能是 1 年。第二是因为美国驻上海领事馆的预约最快要在一个月之后,需要等待的时间会比较久。 本文仅分享我的个人经历,由于专业、时间以及签证官的不同,可能会有所差别。 面签的准备 其实和中国大陆面签准备的材料是一样的,这里就不过多赘述。这里我简单说一下关于帐号的问题。 如果你在中国大陆有帐号的情况下,最好是发邮件联系 美国驻香港领事馆,把你的帐号区域转移到 香港,否则你在预约的时候选项里面是没有香港的。当然你也可以重新注册一个香港区域的帐号,但是可能会存在一些奇奇怪怪的 Bug(比如个人信息中部分内容无法修改等等)。 除此之外,你需要准备好 港澳通行证 以及 有效签注,这是用于你成功离境中国大陆和入境香港,签证的时候并不会用到。 另外有关于小红书提到的 香港身份证 (HKID) 的问题,我可以非常肯定地告诉你 不需要,但是会被询问,这个后来会提到。 面签的时间尽量不要选择星期五,星期五可能第二天拿不到护照。另外预约的时间段在 10 点多是最好的,太早的话可能需要起很早。到达的时间可以提早,我提早了差不多一个多小时,可以进去。但是网上说不能迟到超过 15 分钟,否则无法进入(有待考证)。 关于自提护照和邮寄的问题,我的建议是自取,邮寄的收货地址只能是香港,而且邮寄的速度肯定没有自取快。自取点建议选择 Shau Kei Wan (筲箕灣),这是唯一一个免费的自取点,别的自取点都需要支付 100HKD 左右的快递费用。我猜可能是因为 筲箕灣 是顺丰快递护照分发的网点,所以是不需要快递费用的,可能所有的护照都会被先送到 筲箕灣。(注意:这个 筲箕灣 自提点是顺丰快递网点) 正式面签 Consulate General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26 Garden Rd, Central 如果乘坐地铁的话,可以到 中环 步行,但是需要一路往上爬,地点在山顶,大概 700 米,但是会比较累。 美国驻香港总领事馆允许携带手机和小型包,只要你的包的大小可能放进篮子就可以,篮子的大小大概和 A4 纸差不多。刚进去的时候,需要将口袋里的东西和手机还有背包放到篮子里。然后开始排队,首先会检查你的材料,帮你把需要的材料钉在一起,然后会在你的护照上贴上一张 Label,应该是方便追踪你的护照。这个时候工作人员会问你要 HKID,如果你来自中国大陆,你可以直接说 NO HKID,他会让你给他 I-20 和 SEVIS Fee 支付凭证。别的材料可以依然在文件袋内。再下一个排队,是需要去窗口提交你的 签证照,窗口的工作人员会问你 香港话 还是 普通话,然后会问你什么时候拍的照片。这些步骤完成之后,会再经过一次材料检查和安检,还需要将东西全部过安检机器,手机和小包这个过完安检机器会引导你寄存。寄存完了之后就正式进入到了大厅。...